心怀农业科技 无人机造梦田间---“双高建设”之科教助农、实践教学

发布日期:2021-07-12 00:42
1626021483478
从江南鱼米之乡到中原粮仓,再到东北黑土地,日异月新的农业新技术扎根田间,希望的田野上发生着深刻变革。为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同时加快学院“双高建设”,落实在实践中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突出教学担当,构建“党建+科教助农”模式,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将科技与农业融合,把无人机技术带到田间地头,努力实现青藏高原也由“汗水农业”朝“智慧农业”的转变。激发知重负重的担当,科教助农就有了根系

  6月23日至6月26日,由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赵文天带领机械与电子教研室主任李强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2名学生组建了“无人机助力智慧农业”专业团队,前往海南州共和县江西沟乡海明农场开展无人机助农服务,此次助农服务的主要作业内容是借助无人机为农场的青稞和油菜籽植保打药。共和县素有“进藏咽喉”之称,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人工智能研发中心主动与共和县农户取得联系,深入种植基地开展植保无人机服务,以科教服务推动乡村振兴为主旨,以实干实绩建设双高,知重负重、担当作为,形成教农互促、城乡互补的良好新局面。 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科教助农就有了筋骨

  当下,青稞和油菜籽到了生长的关键时期,同时,也进入了病虫害高发阶段。村民得知要用无人机植保打药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围着工作人员仔细端详着两台无人机,考虑到这里农户多为少数民族,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这次组建团队选择了专业好、懂藏语的同学参加并让其翻译协助,工作人员告知村民,无人机作业飞行高度可调节,飘移少,可空中悬停,无需专用起降机场,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防治效果高,打药精准,可远距离遥控操作,避免了人员与农药直接接触,提高喷洒作业的安全性。另外,植保无人机喷洒技术采用高速离心喷头设计,不仅可以控制药液喷洒速度,还可以控制药滴大小,可控范围在10-150微米,相较以往,能至少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和90%的用水量,这将很大程度地降低资源成本。讲解结束后,工作人员开始作业,并

  将无人机作业过程录制成视频给农户看,当农户看到无人机单日作业可达150亩,且单位人工成本如此之低时,激动地说道:“别看无人机个头小,像个玩具,没想到作用这么大”。厚植心系百姓的情怀,科教助农就有了基石

  近年来,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持续秉承“学科知识育人、学科技能育人、学科活动育人、学科思想育人、学科文化育人和学科生活育人”的六大理念,厚植教育情怀,心系百姓,不断增强科研人员的思想工作,教育引导学生以科技报国为己任。  本次植保累计作业1500余亩,无人机科普操作知识和无人机植保工作得到了服务对象的高度认可,当地农户对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充满信心。同时,通过此次活动也进一步彰显了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的对接性,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分享到: